2017年兩會熱點解讀
政治好教師2017-03-07 07:16:54改革 兩會閱讀(3954)評論(2)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臺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舉報
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今天在北京正式召開;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已于3月3日在北京召開。以下是小政老師整理的2017年兩會熱點,歡迎大家閱讀。
2017年兩會熱點前瞻
【熱點一】“十三五”規劃:引領新常態開拓新境界
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“十三五”是沖刺的5年?!八膫€全面”戰略布局如何繼續推進?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如何“落地”?作為一份引領國家開創發展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,兩會審查、討論的“十三五”規劃草案,將回答國內外關注的諸多“中國之問”。
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“中國夢”的具體體現。發展是硬道理,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。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,加快創新發展步伐,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,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。在這一進程中,增加百姓獲得感至關重要。
【熱點二】供給側改革:“高頻詞”化為具體“路線圖”
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,以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。新常態下,供給側改革正從“高頻詞”化為政府、企業明晰具體的改革“路線圖”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,經濟轉型既要穩定消費、投資、出口的需求側“三駕馬車”,更要靠制度變革、結構優化、要素升級的供給側發動機來推動。供給側還有哪些不合理、結構性改革如何發上力等,將成代表委員討論焦點。
【熱點三】扶貧攻堅戰:吹響沖鋒號立下“軍令狀”
“小康路上,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?!钡?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貧困縣全部摘帽,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既定目標,也是我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莊嚴承諾。
從層層立下“軍令狀”到22個中西部省區市考核扶貧成效,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。精準扶貧還有哪些障礙?哪些政策需要改進完善?代表委員將帶來大量一線情況與真知灼見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,立下“軍令狀”,關鍵看執行。要督導各級政府精準扶貧,還得運用好考核“指揮棒”,真正提高扶貧實效。
【熱點四】慈善法審議:“懷胎”十余年有望“呱呱落地”
慈善法草案將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。歷經十余年努力,我國關于慈善事業的首部立法將走上前臺。草案經過兩次審議,多處修改,此次提交審議后還將有哪些變化,將成為今年兩會一大看點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表示,慈善立法將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。開展募捐的主體需要什么資格?“互聯網+”慈善如何開展?騙捐詐捐如何預防?稅收優惠如何實施?慈善信息如何公開?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答。
【熱點五】司法改革: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
在前兩批共18個省市司法改革試點基礎上,今年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將在全國各地推開,成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。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、完善司法責任制、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等司法改革的基礎性措施如何深入推進,引人關注。
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,事關社會公平正義,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。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洪浩說,司法改革要在解決影響司法公正、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法律保障。
【熱點六】民生改善:共享改革發展成果
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,按照人人參與、人人盡力、人人享有的要求,堅守底線、突出重點、完善制度、引導預期,注重機會公平,保障基本民生,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。
民生短板如何盡快補齊?公共服務如何完善配套?一系列民生新期待,將成為兩會熱點。中南大學行政管理系主任吳曉林說,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,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。
【熱點七】創新驅動:社會經濟發展新動能
創新正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、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、“悟空”衛星升空探索暗物質粒子、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實施、新登記企業“井噴”、創新創業平臺到處落地生根、創業投資迅速增長……一系列創新標志性事件,透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發生重大變革。
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說,“十三五”期間科技創新將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、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強大支撐,科技創新作用更加突出、任務更加緊迫。
【熱點八】綠色環保:讓執法監督“硬起來”
從中央提出綠色發展理念,到大氣污染治理寫入31個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,再到“十三五”規劃建議中強調環保,社會各界對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充滿期待。
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認為,“十三五”開局,綠色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,在各領域制定切實的具體措施和路線圖。約束性指標要更明確、考核監督要更有效,關鍵是加強執法監管。
【熱點九】拓展空間:“中國方案”潛力巨大
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深入推進;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;亞投行、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已經起航,G20將吸引更多目光。中國推進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路線圖,將在今年兩會上更加明晰。此外,新一輪的東北振興也令人期待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戰略研究室研究員邵峰認為,新形勢下,中國需要更開放的視野,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,形成全方位的主動開放格局,加快實現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。
【熱點十】政府自身改革:建設廉潔政府為改革發展添動力
黨的十八大以來,打造法治政府、創新政府、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成效顯著。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,到推行“權力清單”“責任清單”,政府“法無授權不可為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。 同時反腐倡廉推動市場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,提升了政府公信力,為改革發展增添動力。
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表示,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新要求。人們期待著進一步明確政府權力邊界,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,消除尋租腐敗的空間,建立政策落實的責任機制和督查問責機制。
2017全國兩會來了! 這8件事與你息息相關
一、脫貧攻堅
到2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貧困縣全部摘帽,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既定目標,也是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莊嚴承諾。脫貧攻堅進入“啃硬骨頭”時期,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。盡管如此,2017年,我國將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。這一脫貧目標怎么實現?條件較差、基礎較弱、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如何脫貧?這次兩會應該會給出回答。
二、供給側改革
以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啟動。供給側改革正從“高頻詞”化為政府、企業明晰具體的改革“路線圖”。2017年結構性改革如何發力?“三去一降一補”如何取得突破性進展?已經進入深水區的國有企業改革今年是否會上演新的并購重組?今年兩會將會做出布局。
三、房地產調控
去年,多地房價出現快速上漲,熱點城市開啟多輪調控,但三四線城市仍面臨去庫存壓力。去年底,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“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”。如何讓調控更加精準發力,帶動三四線城市去庫存,同時一線城市房價也不至于大漲大跌,相信今年兩會會就這一問題繼續深入探討。
四、治霾降污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已成社會共識,但距離完全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在今年全國各地方兩會上,霧霾已成為反映最集中的環境問題,不少省份都把污染治理作為重要目標任務。顯然,環境治理依然是本次兩會關注的重要議題,兩會將明確哪些環保任務,成為會內會外的關注熱點。
五、民法總則
今年兩會,備受關注的民法總則草案將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。它是一部關于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律,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比如,胎兒都有哪些權益?如何鼓勵和保護見義勇為?怎樣保障個人信息安全?草案中諸如此類的問題,勢必是今年代表委員和普通民眾關注的熱點之一。
六、反腐
3月2日下午,全國政協今年兩會的首場新聞發布會剛剛落幕,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就發布“重磅消息”: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、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孫懷山涉嫌嚴重違紀被查,再證反腐力度不減、節奏不變。專家稱,2017年將是反腐敗斗爭重要一年,制度反腐的框架已經搭建,反腐正從治標向治本邁進。如何建立制度性反腐長效機制?如何將反腐深入推進?今年兩會將釋放更多新的信息。
七、振興實體經濟
實體經濟事關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民生就業,但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一些資金“脫實向虛”的問題。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,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成為2017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。那么,今年振興實體經濟將出臺哪些重要舉措?如何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?這些都值得關注。
八、延遲退休
“十三五”規劃明確,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。去年兩會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,延遲退休方案會按照相關程序批準后向社會征求意見,完善后再推出。日前,尹蔚民再次表示,將繼續深入研究,適時推出延遲退休政策。延遲退休政策涉及億萬民眾,如何充分吸納社會意見,如何符合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?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對此會有哪些真知灼見,值得期待。